下载
App
专属顾问
返回
顶部
首页
临床决策
临床指南
药品
搜索
下载 App
登录
首页
临床决策
临床决策详情
痱子
文献评审 2022-08-05
·
最新修订 2022-10-25
万朋杰
审核专家
皮肤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基础知识
定义
粟粒疹或小汗腺粟粒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阻塞的小汗腺和汗腺导管引发,导致小汗腺汗液回流到真皮或表皮
1
。这种回流导致皮疹,包括皮肤下形成充满汗液的水疱。这种皮肤病的其他名称包括“热疹”、“痱子”、“汗疹”
2
、“小汗腺粟粒疹”。在夏季温暖潮湿的气候中最常见。
病因及危险因素
各类痱子都是小汗腺导管闭塞和/或炎症所致。角化细胞可能因水分过多而肿胀并堵塞汗管。皮肤细胞和其他碎屑也可阻塞汗管。深部汗管和腺体受累可导致炎症和破裂。
1、性别、年龄因素
粟粒疹对所有年龄段和男女都有同等的影响,但婴儿和儿童由于小汗腺导管不成熟而发病风险更高
3
。
2、出汗是粟粒疹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1)炎热或潮湿的环境和高热。
(2)皮肤闭塞:经皮给药贴剂和不透气衣物、绷带包扎
4-5
。
(3)剧烈的体力活动。
3、药物
如贝胆碱、可乐定和新斯的明等影响交感神经或胆碱能系统的药物都可能引发痱子
6
。 此外,有少数异维甲酸引起粟粒疹的病例报道
7
。化疗后可出现晶型粟粒疹,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尤其容易发病。
4、破坏表皮的皮肤病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患者有可能发生晶形粟粒疹。
5、使汗液中盐分增加的疾病
无发热的高钠血症患者也可以发生晶形粟粒疹。
6、紫外线或电离辐射
紫外线可能破坏导管,导致晶形粟粒疹。也有报道显示放疗会导致痱子
8
。
7、 皮肤菌群
痱子的皮损中已发现细菌(特别是葡萄球菌)抗生素治疗有助于预防试验诱导性痱子
9
。红色粟粒疹病理标本中的过碘酸-希夫阳性物质是表皮葡萄球菌产生的细胞外多糖物质。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以及其他皮肤菌群可能会引起脓疱性粟粒疹(红色粟粒疹的亚型)
10
。
8、遗传病
(1)Ⅰ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盐皮质激素抵抗导致钠通过小汗腺流失,并与脓疱性红色粟粒疹相关
11-13
。
(2)莫旺综合征(Morvan‘s syndrome):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疾病,可导致多汗症和其他异常,易患粟粒疹
14-15
。
流行病学
每种粟粒疹类型累及的人群略有不同:
1、晶形粟粒疹,或白痱,通常影响新生儿,发病率最高的是 2 周或以下的年龄。4.5%至 9%的新生儿受其影响
16-17
。它也会在最近迁往气候更温暖地区的成年人中出现。
2、红色粟粒疹是最常见的粟粒疹,常见于 1 至 3 周大的新生儿。它还会影响多达 30%生活在炎热和潮湿条件下的成年人
3
。
3、深部粟粒疹是最罕见的粟粒疹。它最常见于反复发作红色粟粒疹的人或暴露在新的温暖气候下的个人,例如部署在热带气候下的军人
18
。
病理生理
粟粒疹可能是由于皮肤碎片或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及其形成的生物膜
19-20
。阻塞导致汗液渗入表皮或真皮,导致细胞水分过多、肿胀,并进一步阻塞导管。小汗腺或汗腺导管的深度受累可能导致它们破裂。
(1)晶形粟粒疹
表皮内汗管有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水疱;可能存在稀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2)红色粟粒疹
与汗管相通的表皮生发层中有棘细胞层水肿性水疱;周围的炎症主要是真皮内和导管周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性炎症(见图 1)。小汗腺导管里通常存在过碘酸-希夫阳性、耐淀粉酶的管型。细菌也很常见。脓疱性粟粒疹的汗液潴留性水疱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图 1 红色粟粒疹组织病理学
小汗腺导管周围真皮内的海绵状囊泡
(3)深部粟粒疹
组织学表现类似于红色粟粒疹,伴有真皮内导管破裂和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以及表皮内导管海绵形成(见图 2)。
图 2 深部粟粒疹组织病理学
小汗腺导管周围的海绵形成和炎症
分类分型
1、粟粒疹的 3 种主要类型是白痱、红痱和深痱,并根据引起临床和组织学差异的汗腺导管阻塞深度进行分类。
2、根据皮肤受累的深度不同可分为:
(1)角质层导管阻塞时可出现晶形粟粒疹。
(2)表皮角质层下导管阻塞时出现红色粟粒疹。
(3)深部粟粒疹源于真-表皮连接处,特别是真皮乳头层导管阻塞。
诊断
临床表现由于粟粒疹是一种涉及皮肤水疱、丘疹和脓疱的疾病,需要仔细检查皮肤的皮疹特征和位置(见图 3)图 3 粟粒疹1、晶形粟粒疹:(1)表现为 1 至 2 毫米的浅表水疱。由于病理生理学涉及表皮的最表层,即角质层,水疱壁浅表菲薄。这导致皮肤上出现类似水滴的水疱(见图 4),很容易破裂
6
。水疱浅表;因此,通常不存在炎症反应。躯干上部、颈部和头部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2)累及成年人和通常小于 2
登录后 PLUS 会员 可查看完整内容
诊断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 诊断路径
鉴别诊断
同类疾病的相似点和鉴别点
治疗
治疗原则 | 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
其他
控制目标 | 预后 | 预防等
微信扫一扫
成为会员后
查看完整内容
参考文献
文献评审日期:2022-08-05
1. Wenzel FG, Horn TD. Nonneoplastic disorders of the eccrine glands. J Am AcadDermatol. 1998 Jan;38(1):1-17; quiz 18-20.
2. El Anzi O, Hassam B. [Widespread miliariacrystallina: about a case]. Pan Afr Med J. 2018;30:69.
3. LYONS RE, LEVINE R, AULD D. Miliariarubra, a manifestation of staphylococcal disease. Arch Dermatol. 1962 Sep;86:282-6.
展开
感谢以下医疗从业者参与贡献
排序不分先后
张艳、张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