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临床研究中,共有 32 名患有 HAE 病症的儿童患者(8 名年龄在 2-11 周岁的儿童和 24 名年龄在 12-17 周岁的青少年)接受艾替班特治疗。其中 31 名患者进行单剂量艾替班特治疗,1 名 HAE 病症发作两次的患者(青少年)注射两个剂量艾替班特。根据患者体重计算皮下注射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的给药量(0.4 mg/kg),最大给药剂量为 30 mg。大多数接受皮下注射艾替班特的儿童患者都会发生轻度至中度注射部位反应,包括红斑、肿胀、灼痛、皮肤疼痛和瘙痒,与报道的成人不良反应一致。两名儿童患者发生严重的注射部位反应,并在 6 小时内完全消退。这些反应为红斑、肿胀、烧灼感和温热感。在临床研究中没有观察到生殖激素的显著变化。免疫原性在 III 期对照试验中,观察到经重复治疗的成人出现罕见的暂时性抗艾替班特抗体阳性,所有患者都保持疗效。用艾替班特治疗的一名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后均检测到抗艾替班特抗体阳性。随访该患者 5 个月,并进一步检测所采集的样品,其结果显示其他样本的抗艾替班特抗体均为阴性。无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报道。【禁忌】对活性成分艾替班特或对该品种用到的任何辅料过敏患者禁用。【注意事项】喉部疾病喉部发作的患者在注射艾替班特后应立即就医,并在医疗机构治疗观察,直到医生判断安全。缺血性心脏病理论上,在缺血情况下,来自缓激肽 B2 受体的拮抗作用可能使心功能恶化和冠脉血流减少。所以对有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在治疗中应注意观察。
卒中尽管有证据表明卒中后立即进行 B2 受体阻断产生有益的影响,但是理论上仍可能会出现艾替班特减弱缓激肽的正性晚期神经保护作用。因此,在卒中后数周内的患者给药应注意观察。护理人员/自我给药对于既往从未接受过艾替班特治疗的患者,应在医疗机构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首次治疗。如果自我治疗或护理人员给药后,症状缓解不足或复发,建议患者或护理人员应就医咨询。对于成年人,同一次发作可能需要的后续剂量应在医疗机构内给药。对于青少年或儿童,没有给予同一次发作后续剂量的数据。出现喉部发作的患者应始终就医,并且在家中接受注射后也应在医疗机构接受观察。儿童患者艾替班特治疗儿童患者遗传性血管水肿反复发作临床经验不足。对驾驶和操控机器能力的影响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对驾驶和操作机械能力有轻微影响。有报道,在使用本品后出现疲劳、嗜睡、疲倦、睡意和眩晕的症状,这些可能与 HAE 的发作有关。如患者感到疲乏或眩晕建议患者停止驾驶和操作机械。
药理作用
艾替班特是缓激肽 B2 受体的竞争性拮抗剂,亲和力与缓激肽相似。遗传性血管水肿(HAE)是一种由 C1-酯酶抑制剂缺乏或功能障碍所致的遗传疾病,C1-酯酶抑制剂是凝血因子 XII/激肽释放酶蛋白水解级联反应(该反应导致缓激肽生成)的关键调节因子。缓激肽是一种血管舒张物质,被认为可引起 HAE 的典型症状,如局部肿胀、炎症和疼痛。艾替班特可抑制缓激肽与 B2 受体结合,从而治疗 HAE 急性发作时的临床症状。